中文

  • "...offers educational services and academic resources to China"

  • “…help train teachers in remote areas who would then teach English to the common people...and introduce participants to Western culture”

  • You can now read the Visual Valetin English, Spanish or Chinese. PDF copies of both are available for free download.

    English button

    Español button

    Chinese button

    The Visual Valet is also available as a Kindle eBook in both English and Spanish.

    Kindle Englsih

    Kindle español

  • VV200A simple, memorable diagram like the Visual Valet - Personal assistant for Christian thinkers and teachers, may be worth more than thousands of words about Biblical integration and Christia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 single page summary of three major ways this visual organizer can be used, is available in multiple languages.

    Swiss army knifeChristian thinking involves everything in creation as well as the infinite Creator. Busy teachers and maturing students need something to help them. The Visual Valet is just such a personal assistant. Though it may not be sophisticated enough for philosophers and educational theoreticians, it can assist you in becoming a distinctively Christian thinker and teacher. Like a Swiss army knife, it may be incomplete and unsuitable for large projects, but extremely valuable for many daily tasks.

  • Chinese - Visual Valet summary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Visual Valet - Personal assistant for Christian thinkers and teachers

  • 在我们的社会中,学者、老师和助教老师身处变革的第一线。一些强大的力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和青年。媒体和市场在争夺孩子和青年的注意力,也在抓住每一 个机会来塑造他们的感觉和决定。家长、同伴以及社会团体在不同且相冲突的方向上“抢夺”着他们。而在这其中,面对对自身角色各种不同的期望——这些期望甚 至是相冲突的,教育者深处挣扎之中。他们被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中找到意义,对此做出合适的回应并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 Harold Klassen

    当我们说道传福音的耶稣,你会想到什么?如果你说想起了耶稣与井边妇人或尼哥底母的谈话,你可能会吃惊。无论是记录了这两个故事的约翰(约翰福音章和<章),还是马可,都没有提及耶稣在传福音。事实上,约翰在他所写的五卷书中,仅两次提及传福音,而在这两次中,是天使在传福音。

  • Harold Klassen

    近代基督教学校运动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然而上帝已然开始行“新事”。我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过去中学习但却不被其束缚。

    基督教学校运动浪潮 优势 劣势
    1. “爱邻舍” 关注他人 二分主义
    2. 门徒训练 圣经的整合 关注“我们”
    3. 宣教性
    (改变生命的教育)
    关注他人也关注“我们”
    圣经的整合
    未成体系的课堂宣教学

    第一次浪潮:学校作为“爱邻舍”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宣教机构纷纷建立学校,而其中有很多最终面对“关闭”的结局。我认为脆弱的二元论根基阻碍了很多像这样的学校作为一个基督教机构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许多学校创办之初就设立了一个高尚的目标,即教导孩子们基本的读写能力,这样他们就有能力自己研读圣经。与此同时,学校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可以在未来帮助他们谋生和实现个人发展的技能,并且盼望学生能够借助这些技能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得成功。不幸的是,因为这样的根基过于偏向实用主义而非对基督徒生命有一个整全的视角,学校的教学很容易就被非基督徒所掌握,这样学校的使命就只有聚焦在圣经教导和开拓教会方面了。最终的结果是当有人能够提供学校教育时,有限的资源就随之被投入到其它的地方。

    教会——这种模式通常强调让非信徒来到教会中或参与一些教会活动,而不是让信徒走出去,在工作中、家庭里和休闲活动中成为基督的代表。学校并非被视为教会——会众群体敬拜的——一个部分,而仅是一个许多人来来往往,会面的地方。当本国的基督徒接替外国宣教士参与学校时,他们还是重复他们所看到、所学到的东西。最终这些人也先后离开学校,因为真正有价值的活动和事件只限于教会里。他们从上一辈宣教士所继承的教育观也逐渐在他们的实践中显现出来。而随着异象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渐渐褪色,基督教学校世俗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很多宣教士并没有一个成熟整全的基督教教育哲学观,因为在他们的培训装备中并不包含基督教世界观的内容。直到20世纪初的时候,一个所谓“中立”的国家教育体系纷纷在世界上主要的差传国家—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得以建立。生活和思想的圣俗二分得以形成,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圣的领域”“稳定”地从公共领域中缩小、退出直至消失。最终,它局限在一个人有限的个人信仰生活中,仅包括教会和灵修生活,除此之外别无它求。宣教士变的越来越像公立学校的老师,而他们的学生——结果变得像宣教士一样。

    是宣教,还是通过在诸多医疗、实践和教育等拥有大量资源的事工里满足世人的需要来彰显耶稣基督的爱——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张力。不幸的是,因着传统观点更多地视这两者为分离的状态——而非——在耶稣基督万有的主之下——两者是完整统一的——这种状态,这些事工与属灵的服事存在着竞争的张力。因此,选择“属灵”的教会而非“世俗”的学校——是逻辑必然的结果。

    第二次浪潮:学校作为训练基督门徒的场所

    20世纪中叶,现代基督教学校运动开始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基督教教育哲学观。当然基督教学校的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在当时,人们迫切地感到建立基于真理的基督徒思考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而上帝正是使用了这种迫切在基督教教育领域促进产生了一种更为完整的门徒培训模式。尽管这套整全、完整的基督教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要晚于理论的产生,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样的教育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服事他人。

    20世纪伊始,当那些由宣教而建立的基督教学校将它们的焦点放在传福音上时,教会的焦点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一时期北美基督教学校的发展正是这种转变的一部分。宣教并非有意的被忽视,但社会文化的改变以及对门徒培训的日益强调使得人们的焦点从非信徒身上转移到信徒身上。因为学校总是和教会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学校逐渐演变成对信徒进行门徒牧养的地方了。基督教圈子里讨论的焦点也集中到说服基督徒真正明白基督教教育的重要性上——而非将其视为和世人分享的一个“礼物”。

    第三次浪潮:学校作为宣教性的机构大使命的一部分

       第三种模式试图结合前面所提到的两种模式的优势并且避免它们的劣势。基督的身体不是只有内部的功用,也不仅仅意味着信徒之间在教会内部彼此相顾,它也要为基督所用,在那些还未成为基督身体的人中间去成就祂的旨意。这与上帝的本性和心意是一致的,即上帝要用他的身体去得着那些“未得之民”而不是只关注我们自己;同样,上帝的名要在全地在万民中被高举,他是“万主之主”——因此,这样的真理需要在年幼时就要被教授给孩子从而为预备他们未来的人生。如果我们相信基督是创造主、护理主和救赎主,那么将基督从教育中移除就绝对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而只有当我们把主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时,教育就不再是一扇通往事工的门,它本身就是行使大使命的事工!

         目前很多人都建议基督徒要把孩子送到主内学校由信主的老师来教导,这种普遍想法主要是基于基督徒对以下两点的理解日益加深:一是对于家长在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二是整全、独特的基督教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其中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即基督徒将上帝从天赐下的礼物“占为己有”,个人从中得益却不与他人分享。如果基督徒愿意主动地为所有人提供以基督为中心的教育,那么我相信很多关于基督教教育“温室效应”的争论就会自动地消散。事实上,我们实在太容易对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身处困境的和有着特殊需要的人说“不”。我们声称自己还没有装备好去服事他们。可是,作为基督徒,我们有基督出死入生复活的大能在身上,而世俗的公立教育体系有的只是金钱和人类有限的聪明,却要满足学生今生短暂以及永恒的需要。

    宣教性学校的挑战和机遇

    可想而知宣教性学校的发展势必会遭遇激烈的反对,因为“这世界的王”绝不会轻易放弃塑造每一代人思想的控制权。然而,尽管公立教育的影响力处于牢固地位,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不足和缺陷。改革的声音在各地都可以听见,并被考虑。家长们正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当人们在盲目和拼命地找寻时,总有人愿意出来引领他们。于是,穆斯林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不仅在穆斯林国家而且也遍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所谓“基督教”国家。人们渴望得着“一条鱼”,可是基督徒太过于渴求而忽略了他们自己的需求或者甚至那些没有鱼的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人们对教育有着如此迫切的需求,而基督徒教育工作者完全有充足的机会和世人分享他们从上帝那里领受的礼物,甚至在那些“拒绝”基督的国家中也可以如此。即使基督不受欢迎,但是祂的大使们带着有用的礼物前往就有可能获许进入那些“未得之地”。我们带给他们的,是超越教学本身,比教学更好的礼物——生命和宇宙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有着宝贵的价值因为他们都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如实地承认罪毁坏了上帝所造的美好世界;并且带给他们今世和永生的盼望。

    基督来,不仅只是为了死。祂曾与我们一样住在这个被罪玷污的世界中,祂来是要给我们盼望,那就是靠着上帝的大能我们能在此时此刻并且在永恒中过那圣洁的生活。他来是要告诉我们敬虔可以在家庭中、在学校里、在木制工艺品店铺里活出来,就如同在某个特殊的事工中一样。祂也期望我们活出同样的这种整全的生活方式,即我们甘心愿意将自己的“所是”和“所做”的方方面面完全降服在上帝美好的旨意中。如果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在那里孩子们能够自然地回应 神,并且能够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学业与上帝祂自己和祂的话语联系起来;在那里不断在基督里成长的老师们可以和那些刚刚在基督里开始新生命的孩子分享他们的见证;在那里藉着在学校中每一天师生的互动而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单向地向学生教导理论上的知识,基督的门徒得以一天天被塑造。我想世上没有比像这样的学校更好的地方了。

    我们都已经历了二分主义模式的失败,同时“门徒训练”的模式也存在着使我们更加远离那些本该我们去服事的基督“肢体”的危险性。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全新的模式吧!大多数人都曾在这两种模式中的一种受过教育,而它们的优势应该相互结合才能更加整全。因而,这就需要我们存着谦卑的心走到一起,存受教的心跟随圣灵的带领。只有到那时,上帝才能使用我们去成就他的旨意,那就是将万邦万国之民带到那本是万有之主的基督前,得以磨成门徒的样式。

    教育的本质

    我们需要回顾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以及表述。如果主内学校以及装备好的基督徒老师是带着这样的观点——即教育为福音预工、引人归主以及门徒培训提供背景和内容——引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进入关系中。那我们必须避免一种倾向,即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引人归主,使之成为 神家里的一员。唯有上帝的圣灵才可以使人得新生命。我们唯有完全地依赖上帝至高大能的工作,并且也需要这样行出来。我们必须确保我们不是靠着我们自己的力量成全那“上帝所动的善工”。长成“满有基督的身量”——即使上帝有时会使用祂的孩子来彰显何为这样的身量,来鼓励他人朝着这样的身量努力——但是最终这是上帝的“善工”!

    教学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着重点:训练(做正确的事情),教导(知道正确的事情),以及牧养(保持正确的关系)。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这些会有所侧重,但是无论他们怎样组合,若是离开了上帝的爱,属灵的悟性以及属天的能力,生命的本质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作为我们的第一步,训练可能会推动我们过一个更富有责任感的生活,同时少作一些有破坏性的决定。然而,正是因为我们被造是富有责任感的,迟早面对我们各样“为什么”的问题时,我们会寻找答案并且会放弃顺服;或者我们会成为某个残暴主人(不想上帝)的掠物——牠最终会滥用我们的顺服;或者当我们的行为正确时,我们又会飘向律法主义。我们相信我们和上帝的关系是基于我们的所做。因此,训练只能作为开始。

    其次是教导, 其非常容易“煽动”我们那存于堕落后本性中的期待——即知道是非就能使我们更像神。更多的时候,知识产生骄傲而非谦卑,因为在我们的有限中我们认为我们所知道的那一点就是一切,我们就是神。上帝创造了整个宇宙来启示祂自己,为得是使凡看见祂所造之物的每个人都能知道祂的永能和神性。我们越多地来研究祂所造的世界,我们就可以越好的认识祂。然而,当我们忽视或拒绝上帝时,我们所看到的仅是自己。我们与上帝的分离会反映在我们与宇宙、他人、甚至是自己的分离中。因此,知识是不够的。

    而对学生的牧养或者关怀则是教学中的核心。疏忽性的关系会破坏教学,但是我们对学生的关怀则必须与对每个人罪性的理解结合起来。我们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学生中培养中一种自私的自恋狂,用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健康的横向和纵向关系。若是离开了那属天的爱——爱那些不可爱之人,尊敬那些不可尊敬之人;爱与尊重只能成为宗教上尽责的词汇而已。

    教育的承诺就是通过正确地组合培训、教导和牧养为一切的需要提供答案。然而,若是离开了上帝之灵的内住,不可能理解,也没有爱或者顺服的力量。学习过活,所留下的仍然是没有转变的生命,除非我们愿意让上帝“触摸”它。唯有祂有改变的力量,唯有祂可以更新,唯有祂可以从我们由罪带来的死亡中带出生命来。十字架的道路——对他人舍己、无条件的爱并且愿意顺服天父的旨意——是“活像基督”的唯一道路。上帝允许我们一窥祂为我们这些相信的人所预备的,但是任何想获得上帝这份礼物却不愿意承认那位施予者的伎俩最终成为枉然。

    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即使强调包括人人——这种外向性焦点,以“宣教性的教育”来命名可能仍然并非最佳的选择。也许“改变生命的教育”会是一个更好的名字,因为它允许讨论并且避免有关无意识偏见的争论,这种偏见往往是每个专业名词都特有的。改变生命的教育承认改变并非人努力的结果。上帝属天超然的行为是实现教育使命所必需的。

    上帝在行事。他想要装备我们,与祂同工;在个体生命中,基督的身体中以及为祂荣耀所创造的整个宇宙中产生那存到永恒的不同。让我们与祂同工——在这世界上的学校以及教室里!

"If you attempt the impossible, without realizing what you are doing, your morale will suffer."

Walter Warwick Sawyer

 

 

 

We use cookies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Some of them are essential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site, while others help us to improve this site and the user experience (tracking cookies). You can decide for yourself whether you want to allow cookies or not. Please note that if you reject them, you may not be able to use all the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